2024年7月1日右美沙芬正式被列入二类精神药管理

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又名右甲吗喃,一般指氢溴酸右美沙芬,是具有镇咳效果的右旋性吗啡衍生物,常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1950年代末,右美沙芬以非处方止咳药片Romilar问世,开启了该药漫长的滥用历史。由于被转移作消遣性使用,Romilar在1973年已经撤出非处方药市场。随后,制药公司推出了液体剂型,该剂型专门设计为大量摄入时会产生不适的味道,从而减少滥用[6]。在凝胶软胶囊广泛可用之前,滥用者需要服用大约1瓶咳嗽糖浆才能获得欣快感。

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右美沙芬等药品管理的通知》(国药监药管〔2024〕16号)《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2024年第54号):自2024年7月1日起,右美沙芬(包括盐、单方制剂,下同)、纳呋拉啡(包括盐、异构体和单方制剂,下同)、氯卡色林(包括盐、异构体和单方制剂,下同)、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咪达唑仑原料药(包括盐、异构体,下同)和注射剂由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量一般不超过7天,处方需保存2年备查。同时也表明非法制造、运输、贩卖右美沙芬将被视作制造、贩运毒品。

2024年7月1日右美沙芬正式被列入二类精神药管理

自2024年7月1日起,未取得相应品种定点生产资格和生产需用计划的企业不得生产右美沙芬、纳呋拉啡、氯卡色林、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咪达唑仑原料药和注射剂。上述品种不得委托生产。

右美沙芬口服后迅速从肠胃吸收,进入血管及穿过脑血管障壁。初次进入肝门静脉后,部分右美沙芬被代谢成另一有药效的代谢物右啡烷(dextrorphan),即3-hydroxy derivative of dextromethorphan. 右美沙芬的药效相信由该药本身及此代谢物所致。右美沙芬主要经肝脏透过多种肝酶代谢。无药效的(+)-3-hydroxy-N-methylmorphinan是右美沙芬经过这些途径代谢而产生的一种代谢物。涉及这些过程的一种著名代谢催化剂是一种独特的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称作“2D6”, 或者“ CYP2D6”。由于CYP2D6是导致右美沙芬在体内失效的主要代谢途径,右美沙芬在体内的效应及其持续时间在这些比较差的代谢者身上明显增强,他们当中有人因滥用右美沙芬而死亡或住院的事例曾被报告。

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将原属于非处方(OTC)的药品(氢溴酸)右美沙芬转为处方药(RX)管理;2022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正式施行,其中明确,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被禁止通过网络零售。

药品安全无小事,向药物滥用说“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ouq.net/2964.html

(0)
上一篇 06/30/2024 00:57
下一篇 07/08/2024 21:48

相关推荐

  • 细胞内转录、翻译和代谢时间表:哺乳动物细胞每分钟复制10⁹个核苷酸

    基本生物过程的时间尺度对比 细菌(大肠杆菌): DNA复制速率:每秒10⁸个核苷酸;细胞周期约1小时。 分子扩散(1微米距离):10-100毫秒;细胞移动速度:10微米/秒。 转录与翻译:约1分钟完成一个基因(1 kbp)的转录,1分钟合成…

    6天前
    61
  • 科普:巴比妥类药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

    在人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中,镇静催眠药物的研发史尤为璀璨。作为现代药理学的重要突破,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药物的发现过程,不仅见证了个体科研智慧的火花,更展现了学科协作对医学进步的推动。 【药物谱系与临床地位】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本质是巴比妥…

    科普 03/23/2025
    203
  • Nature综述:葡萄糖和氨基酸代谢对胰岛激素分泌的作用

    1. 胰岛激素的协同作用 传统观点的转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并非简单的拮抗关系,而是通过复杂的旁分泌和内分泌网络协同调控代谢。例如: α细胞与β细胞的相互作用: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β细胞的GLP-1受体(GLP1R)和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

    03/09/2025
    517
  • 人类视网膜结构与功能参数总结解读

    视网膜尺寸 视网膜的水平直径为32毫米,从眼球前极到后极,视网膜的面积大约为1094平方毫米。视网膜占眼球内腔的72%(基于眼球平均直径22毫米)。 视神经头/视神经盘尺寸 视神经头的横向和纵向尺寸为1.86 × 1.75毫米。 角度与微米…

    02/06/2025
    420
  • Cell:工程化共生菌用于精确的鼻脑药物传递

    传统的药物传递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针对脑部疾病和疾病的精准治疗方面。近年来,鼻脑药物传递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传递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鼻腔传递药物,能够绕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利用一种工程化共生菌——Lacto…

    02/06/202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