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与医用硅酮凝胶去疤的原理和治疗效果

疤痕是由烧伤、受伤、手术或痤疮等皮肤疾病引起的伤口。疤痕分为瘢痕疙瘩、挛缩疤痕、增生性疤痕和痤疮疤痕。不同类型的疤痕其病因各不相同。已有许多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压力治疗、伤口胶原蛋白植入和激光消融、局部应用不同材料(如油、霜和油脂)、术后护理覆盖物和敷料(如水凝胶或硅凝胶敷料)治疗或预防疤痕形成。
不同类型的疤痕、治疗方法和临床观察。
疤痕类型 治疗方法 观察结果
大面积疤痕 病灶内注射皮质类固醇 给疤痕注射类固醇可能有助于抚平疤痕
萎缩性疤痕 重塑、去皮、磨皮
  • 这种治疗需要用特殊设备去除皮肤表面。
  • 它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磨皮术,但对于非常浅的疤痕作用极小。
增生性瘢痕 激光治疗、冷冻手术、博来霉素和氟尿嘧啶注射
  • 这些治疗方法可用于将凹陷的疤痕提升至周围皮肤的水平。(例如:透明质酸精华液)。
  • 与磨皮类似,使用不同类型的激光去除皮肤表层。
瘢痕疙瘩 联合治疗 采用低剂量、浅表放射治疗可防止严重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复发。
疤痕挛缩 可能通过皮肤移植、皮瓣等进行重建 在皮肤表层打很多小穿刺孔来刺激胶原蛋白的产生,甚至引入胶原蛋白刺激剂或其他产品,试图减少疤痕的出现。

 

使用硅酮治疗疤痕和瘢痕疙瘩有许多临床研究对其功效进行了研究。还有许多其他的疤痕治疗方法,但大多数都无法完全预防疤痕。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通常都是以硅酮为基础的凝胶配方。凝胶或油脂通过覆盖和包扎疤痕来减少皮肤水分的流失或积极为皮肤提供水分。

硅酮的工作原理是在疤痕上形成皮肤表层,并将其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硅酮覆盖在疤痕体表,可以显著降低疤痕体的表面张力,从而降解合成胶原纤维以抵抗拉力。硅酮也有自己的问题,如吸水性差。在皮肤发红、瘙痒的情况下使用通常会不舒服。此类凝胶通常作为预防措施,阻止已形成的疤痕进一步发展,需要使用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疤痕减少效果。

硅酮治疗效果:

图 1

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前后对比

图 3

轻微瘢痕疙瘩治疗前后

图 2

烧伤疤痕患者治疗前后对比

图片参考Puri N, Talwar A. The efficacy of silicone gel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s. J Cutan Aesthet Surg. 2009 Jul;2(2):104-6. doi: 10.4103/0974-2077.58527.

推荐产品:【京东】芭克kelocote美国疤克巴克硅胶软膏凝胶祛 疤膏修复去疤痕膏贴

疤痕与医用硅酮凝胶去疤的原理和治疗效果
————————
京东价:¥358.00
到手价:¥178.00
————————
领券抢购:https://u.jd.com/b1Edxt5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ouq.net/3363.html

(0)
上一篇 12/24/2024 22:25
下一篇 01/05/2025 00:27

相关推荐

  • 细胞内转录、翻译和代谢时间表:哺乳动物细胞每分钟复制10⁹个核苷酸

    基本生物过程的时间尺度对比 细菌(大肠杆菌): DNA复制速率:每秒10⁸个核苷酸;细胞周期约1小时。 分子扩散(1微米距离):10-100毫秒;细胞移动速度:10微米/秒。 转录与翻译:约1分钟完成一个基因(1 kbp)的转录,1分钟合成…

    5天前
    51
  • 科普:巴比妥类药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

    在人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中,镇静催眠药物的研发史尤为璀璨。作为现代药理学的重要突破,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药物的发现过程,不仅见证了个体科研智慧的火花,更展现了学科协作对医学进步的推动。 【药物谱系与临床地位】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本质是巴比妥…

    科普 03/23/2025
    197
  • Nature综述:葡萄糖和氨基酸代谢对胰岛激素分泌的作用

    1. 胰岛激素的协同作用 传统观点的转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并非简单的拮抗关系,而是通过复杂的旁分泌和内分泌网络协同调控代谢。例如: α细胞与β细胞的相互作用: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β细胞的GLP-1受体(GLP1R)和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

    03/09/2025
    509
  • 人类视网膜结构与功能参数总结解读

    视网膜尺寸 视网膜的水平直径为32毫米,从眼球前极到后极,视网膜的面积大约为1094平方毫米。视网膜占眼球内腔的72%(基于眼球平均直径22毫米)。 视神经头/视神经盘尺寸 视神经头的横向和纵向尺寸为1.86 × 1.75毫米。 角度与微米…

    02/06/2025
    414
  • Cell:工程化共生菌用于精确的鼻脑药物传递

    传统的药物传递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针对脑部疾病和疾病的精准治疗方面。近年来,鼻脑药物传递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传递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鼻腔传递药物,能够绕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利用一种工程化共生菌——Lacto…

    02/06/2025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