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能否进行母乳?

对乙酰氨基酚是镇痛和减少哺乳母亲发烧的最佳选择。母乳中的含量远少于通常给婴儿服用的剂量。母乳喂养婴儿的不良反应似乎很少。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能否进行母乳?

本站梳理对乙酰氨基酚和母乳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结果1:对产后2到22个月的12名哺乳母亲,单次口服650mg对乙酰氨基酚。在所有患者中,在服药后的1至2小时内,母乳中对乙酰氨基酚峰值水平为10至15 mg/L。服药12小时后,所有母亲均未检出对乙酰氨基酚(<0.5 mg / L)。每3小时摄入90 mL母乳的婴儿平均将接受0.88 mg的对乙酰氨基酚或母亲绝对剂量的0.14%(范围0.04至0.23%)。这项研究的数据表明婴儿将最多接受母体体重剂量的约2%。婴儿水平,母体摄入650 mg对乙酰氨基酚后,在2至22个月大的12个母乳喂养婴儿的尿液中未检测到对乙酰氨基酚。参考https://pubmed.ncbi.nlm.nih.gov/7202185


研究结果2:三名妇女服用了50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服药后2小时内母乳中峰值水平为4.2 mg/L。这项研究的数据表明婴儿最多将接受母体体重调整剂量约3.6%。参考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262173

研究结果3:四名产后2至8个月的妇女接受了1克对乙酰氨基酚单次剂量的治疗。给药后1至2.5小时,母乳中对乙酰氨基酚达到峰值。母乳喂养的婴儿将平均获得母体体重调整剂量的1.1%,最大为1.8%。该剂量约为对乙酰氨基酚婴儿推荐最低剂量的0.5%。6名2至6天的婴儿在哺乳后1至3.5个小时收集尿液,其母亲在哺乳2至4个小时之前接受了1至2克对乙酰氨基酚。收集婴儿的尿液研究,婴儿平均排泄了401 mcg的对乙酰氨基酚及其代谢产物。这些新生儿比成人排泄出更多的对乙酰氨基酚药物,而硫酸盐代谢物则少得多。参考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620287?dopt=Abstract

母乳喂养婴儿的可能的影响

2个月大婴儿的上躯干和面部出现斑丘疹皮疹可能是由于母乳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母亲在睡前以1克的剂量治疗2天后出现皮疹。母亲停服另一对乙酰氨基酚1克后,停药后消退并在2周后复发。两名临床医生根据他们的个人观察推测,母乳喂养期间母乳接触对乙酰氨基酚可能是母乳喂养婴儿哮喘和喘鸣的危险因素。参考: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244486

总结:

国内普遍的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300mg,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能否进行母乳?

因此,哺乳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并哺乳对婴儿没有显著的作用,是足够安全的,当然如果对残留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影响有顾忌,可以服药后2小时用吸奶器吸掉一次,4-6小时再哺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ouq.net/69.html

(3)
上一篇 03/15/2020 22:11
下一篇 03/16/2020 00:41

相关推荐

  • 细胞内转录、翻译和代谢时间表:哺乳动物细胞每分钟复制10⁹个核苷酸

    基本生物过程的时间尺度对比 细菌(大肠杆菌): DNA复制速率:每秒10⁸个核苷酸;细胞周期约1小时。 分子扩散(1微米距离):10-100毫秒;细胞移动速度:10微米/秒。 转录与翻译:约1分钟完成一个基因(1 kbp)的转录,1分钟合成…

    04/12/2025
    63
  • 科普:巴比妥类药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

    在人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中,镇静催眠药物的研发史尤为璀璨。作为现代药理学的重要突破,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药物的发现过程,不仅见证了个体科研智慧的火花,更展现了学科协作对医学进步的推动。 【药物谱系与临床地位】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本质是巴比妥…

    科普 03/23/2025
    215
  • Nature综述:葡萄糖和氨基酸代谢对胰岛激素分泌的作用

    1. 胰岛激素的协同作用 传统观点的转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并非简单的拮抗关系,而是通过复杂的旁分泌和内分泌网络协同调控代谢。例如: α细胞与β细胞的相互作用: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β细胞的GLP-1受体(GLP1R)和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

    03/09/2025
    524
  • 人类视网膜结构与功能参数总结解读

    视网膜尺寸 视网膜的水平直径为32毫米,从眼球前极到后极,视网膜的面积大约为1094平方毫米。视网膜占眼球内腔的72%(基于眼球平均直径22毫米)。 视神经头/视神经盘尺寸 视神经头的横向和纵向尺寸为1.86 × 1.75毫米。 角度与微米…

    02/06/2025
    426
  • Cell:工程化共生菌用于精确的鼻脑药物传递

    传统的药物传递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针对脑部疾病和疾病的精准治疗方面。近年来,鼻脑药物传递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传递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鼻腔传递药物,能够绕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利用一种工程化共生菌——Lacto…

    02/06/2025
    251